开 栏 语: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关于“来一个经验成果大起底”的部署和市委有关领导的指示要求,即日起,包头机关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经验成果大起底、亮晒比学大提升”专栏,分批分期对市直机关各部门单位在党建引领、坚持“两新”导向、推动“两都”建设、打造“两包”品牌等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中的典型经验做法、特色亮点工作,进行宣传报道,通过“亮晒比学”,积极营造抓实干成、进位争先的浓厚氛围。
“双联动”新就业形态群体建会
入会工作跑出加速度
市总工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总、区总推进新就业形态群体工会工作的要求,包头市总工会实施“双联动”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工会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基本思路 推动新就业形态党工组织联动,努力争取党政在工会组建方面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同时各级工会组织上下联动,明确工作目标责任,以责任到人、分级负责的模式推动建会入会工作,帮助新就业形态群体“找家”“建家”“回家”。 工作措施 (一)抓住“牛鼻子” 党工共建促组建 包头市总工会主动对接市委组织部、市非公党工委,积极与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团委、妇联等信息互访、齐推共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会工作。一是依托市委组织部,开展针对“两新组织”工会工作覆盖的集中行动,建立了详细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台账。二是组织召开了由各旗县区党委副书记及工会主席参加的“揭榜领题”推进会,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至各旗县区,压实各旗县区责任。三是积极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关爱货车司机、服务外卖骑手、快递企业工会组建和服务、平台企业工会组建等专项行动。四是组织召开“包头市党建引领职工之家建设经验交流会”,各级各类工会组织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做了职工之家建设的交流发言,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引领效果。 (二)多元化服务 全会联动促组建 包头市各级工会组织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一是依托行业主管和行业指导的工作优势,各驻会产业工会积极发展新就业形态群体入会工作。二是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调研,并采用线下慰问+线上扫码入会的形式,先后开展了28次集中入会行动。三是投入137.8万元建设货车司机之家。针对货车司机、重点项目建设者赠送共计2万份价值72万元的互助保障;针对4000名女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免费“两癌筛查”活动;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开展关爱活动。四是创新形式,依托APP启动“云送清凉”,共计投入354万余元。 实际成效 成立了市级家政行业工会联合会;极兔快递成功召开了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发展物业管理行业保安员、保洁员会员1500余人。创造性地在东河区餐饮行业工会联合会下建立了快递员工会分会和外卖员工会分会,吸纳会员587人;在青山区建立了外卖骑手之家,吸纳会员215人。 2022年全市新发展货车司机入会2941人;网约车司机入会204人;快递员入会2574人;外卖配送员入会556人;其他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入会1486人,合计新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7761人。 暖心帮扶 多措并举 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路 市残联 今年以来,市残联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部署要求,把抓残疾人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对残疾人就业十项行动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全力推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在贯彻落实上见行动,织密残疾人就业“工作网”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把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群团组织办实事清单”重点民生项目。市残联印发出台《包头市促进残疾人就业实施方案》,对“十项行动”再细化、再分工、再具体、再充实,重点突出操作性、针对性和可持续性,根据本市实际及残疾人就业需求,明确残疾人就业创业补贴和培训补贴标准,扩大残疾人就业救助范围,整合延续残疾人就业创业贴息贷款、公益性岗位开发、开办烟草售卖点缩短间距、医疗盲人按摩纳入医保、低保渐退等惠残政策,形成政策措施“组合拳”。建立包联制度和工作月调度机制,市、区两级残联签订《2023年度目标责任状》,对全市残疾人就业任务目标量化分解,明确责任,实时跟踪,按月通报。 二、在摸清底数上见行动,搭建残疾人就业“连心桥”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对全市就业年龄段未就业残疾人的就业意愿和需求深入摸底,形成详尽分析报告,已完成调查人数约8000人。联合市国资委、工商联对全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安排残疾人就业意愿和需求问卷调查,筛选安排残疾人意愿和能力强的企业,深度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与第三方机构深入对接合作,充分利用内蒙古人才网资源嫁接建设包头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和数据库,为我市企业和残疾人之间架设全新的信息共享桥梁,运用“有解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打通残疾人“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堵点和痛点,努力促成残疾人就业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 三、在技能提升上见行动,助力残疾人迈上“幸福路” 在全区率先制定出台《包头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实现残疾人培训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通过培训资金“以奖代补”,强化绩效考核,提高培训质效。坚持“小班化、精准化、常态化,量贩式、菜单式、自选式”的“三化三式”培训理念,组织开展残疾人手工技能、人工智能、直播带货、盲人按摩和多肉植物种植等各类技能培训。全市2023年残疾人手工艺培训班采取“边培训边接订单”的模式,30名参训残疾人就地实现就业转化。通过培训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提振了生活信心,减轻了生活压力,更好的融入社会,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四、在凝心聚力上见行动,形成多方联动“大合力” 全市各有关部门、单位密切联系配合,在公务员招考中设置残疾人专岗,在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工作中给予残疾人政策倾斜,适当放宽开考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残疾人。市残联、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开发安排工作的通知》,争取到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残疾人公益岗200个。市残联、市国资委联合成立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专班,建立长效工作联络机制。召开全市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座谈会,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解读和工作动员部署。与财政部门深入对接,积极争取各级残疾人就业资金400余万元。与税务部门密切配合,通过残保金征收和税收政策宣讲持续激发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 五、在拓岗稳岗上见行动,打通残疾人就业“主渠道” 一是深度开展“访企拓岗”,走进300余家企业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开发残疾人岗位500余个。深入对接农村牧区周边企业,积极安排当地残疾人就近就业。对全市43家“温馨家园”全面走访,争取每个“温馨家园”年内至少安排一名残疾人就业。二是推动助残机构“健康发展”,昆区辅助性就业机构实施扩建,计划年内打造成为自治区级辅助性就业机构,实现新增残疾人就业50人以上。包头-青山创益就业基地项目成功落地并顺利推进,计划通过“以工助残、以商养残”模式,年内新增残疾人就业300人以上。三是协调销路“稳岗增收”,针对残疾人生产制作产品“销售难”问题,主动协调对接各级政府等部门、单位优先采购福利企业、辅助性就业机构和手工制作坊等残疾人生产制作的产品,开展直播“带岗”“带货”活动10余场,千方百计帮扶残疾人稳岗增收。四是提供就业服务“一人一策”,开展“就业访民情”活动,对1200余名残疾人开展入户走访、电话咨询、求职登记等就业服务。建立部门间残疾人大学生信息交换机制,畅通就业信息沟通渠道,为残疾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等服务。